溫婉柔美的旗袍在燈光照射下,愈顯優(yōu)雅;一列列精致的盤扣靜臥,仿佛訴說光陰的故事;針線在手中穿梭,編織出一段段繾綣……走進位于江蘇省蘇州市滸墅關蠶里街區(qū)的傳統(tǒng)旗袍傳習工作室,半月談記者頓生穿越之感,宛如回到舊時光。
工作室的主人名叫金毅,是一名85后。金毅的妻子是評彈演員,日常演出穿著旗袍,金毅的旗袍情緣始于為妻子量身定制。10多年間,金毅將600多件古董旗袍收入囊中,并通過拆解成功復原傳統(tǒng)旗袍制作技藝。最近,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新增保護單位名單公布,金毅申報的“手工工藝旗袍技藝”入列,他由此從民間收藏者進階為非遺傳承人。
金毅:我妻子是一位評彈演員,每次看到她身著旗袍表演,都覺得特別美。記得2006年,我們專程到上海定制旗袍,從上?;靥K州遇上大雨,搞得我們很狼狽。后來我就跟妻子說,去上海定制旗袍太麻煩了,難道蘇州沒有師傅能做嗎?如果沒有,那我就自己為你做。有了這樣一個承諾,我便開始研究傳統(tǒng)旗袍。
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一開始,我跑了蘇州很多地方,但都沒定制到滿意的旗袍??紤]到高手在民間,我又走老街、訪古鎮(zhèn),試圖通過老手藝人重拾傳統(tǒng)手工旗袍制作技藝。然而,花了大半年時間,找了近20位60歲左右的老裁縫,沒有一位接觸過傳統(tǒng)旗袍工藝。山窮水盡的時候,我才意識到,想要找回失落的技藝,還得從老物件上入手。
金毅和老裁縫
2010到2017年間,金毅跑遍了大半個中國,上海、南京、香港、臺灣……哪里有古董旗袍的消息,他就第一時間“沖”過去。不知不覺間,他收藏的古董旗袍已有600件之多。手頭有了“原料”,金毅就與自己尋訪到的老裁縫一起,拆解古董旗袍,研究傳統(tǒng)手工旗袍核心工藝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經(jīng)過一點點拆分、研究、琢磨,金毅逐漸摸清了傳統(tǒng)旗袍的制作路數(shù)。旗袍樣式繁多,但最主要的變化在于襟、領與開衩。對包邊、嵌線、盤扣等細節(jié)的把控,則是傳統(tǒng)旗袍制作工藝的精髓所在。通過拆解再制作,金毅復原了民國時期的多種傳統(tǒng)旗袍,受到業(yè)界好評,還獲得了“蘇州工藝美術大師”等稱號。
金毅:傳統(tǒng)手工旗袍工藝的“密碼”,就藏在細節(jié)中,最經(jīng)典的便是那小小的盤扣。我收藏的很多旗袍都有百年歷史,但我發(fā)現(xiàn)老旗袍上的盤扣依然堅挺有力。經(jīng)過反復研究我們才弄明白,以前的手藝人在做盤扣時,會通過上蠟達到“鎖漿”效果,而且扣條做好后不會馬上盤起來,要先經(jīng)歷一個“壓”的工序。用一塊鐵板把扣條壓一個晚上,第二天再把鐵板拿掉,做成盤扣。按照這樣的工藝制作出來的盤扣,即使歷經(jīng)百年和數(shù)次水洗,依舊不變形、不褪色。
收藏拆解古董旗袍,不僅助我復原了傳統(tǒng)技藝,也讓我領略到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彩。600多件旗袍背后有600多個人、600多個家庭、600多個故事,它們拼湊在一起,輻射出屬于那個年代的歷史傳奇。
金毅出生成長的千年古鎮(zhèn)滸墅關,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這里曾被譽為“天下第一鈔關”,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,南北文化在此交融,孕育了關席、微雕、篆刻、民族樂器制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。如今,這里又成為蘇南地區(qū)對外開放高地,美國開市客、瑞典宜家、法國迪卡儂、日本永旺夢樂城等國際性元素在此集聚。
2019年,金毅組織了一場旗袍鑒賞活動,本以為沒什么人關注,但讓他意外的是,不到2天就有100多人參與。金毅意識到,旗袍并非一個小眾領域,這也堅定了他將旗袍文化傳承下去的決心。
金毅:在我看來,收藏旗袍,既是收藏昔日生活的“味道”,也是重拾歷久彌新的中華文化。旗袍不僅是一種服飾,更是一種文化符號。從寬大的長衫到貼身的剪裁,從及至腳踝改良為及膝款式,袖高、邊飾、領頭、開衩花樣翻新,但又萬變不離其宗……中國百年來的思想解放、新舊更替,都被一針一線縫進了旗袍里。
什么是值得傳承下去的東西,可以讓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為之熱情不減?在我看來,就是審美。比如蘇派老旗袍,遠看沒有什么特色,近看卻發(fā)現(xiàn)一小撮繡花點綴在衣襟上,女子穿在身上非常顯氣質,體現(xiàn)了蘇州人不顯山不露水的含蓄內(nèi)斂性格。讓熱愛之人找回心之所愛,讓穿上旗袍的人更自信、更優(yōu)雅,這就是我要做的。
近些年來,金毅在復原傳統(tǒng)旗袍制作工藝的同時,還嘗試選擇云錦、蘇羅、宋錦等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面料制作旗袍,希望為傳統(tǒng)旗袍帶來新的生命力。通過不定期舉辦公益講座、開設體驗課程,走進社區(qū)、學校,講授諸如傳統(tǒng)旗袍的歷史淵源、穿著旗袍形體造型以及旗袍選購等基本知識。他把自己的收藏目標擴大到與旗袍相關的物品,包括老式熨斗、針線以及各種配飾等。
傳統(tǒng)旗袍傳習工作室展出的旗袍
金毅:做得越多,自感責任越重。剛走上這條路時,我有三個愿望:辦一場個展、出一本書、建一所博物館。如今,相關展覽已經(jīng)舉辦多場;旗袍之書也與出版社商定合作,即將推出;至于博物館,已經(jīng)在籌劃之中,如果一切順利,2023年下半年就能啟動。我希望讓旗袍文化一點一滴滲透到當下人的生活之中。
半月談記者:劉巍巍 /編輯:李建發(fā)